【讀書筆記】24小時的品牌經理人
最近終於把之前在二手書店買的24小時的品牌經理人拿起來看完。
讓我驚訝的是,這本書是10年前的書….而且,裡面很多論點及作者實戰經驗到現在看起來還是很受用! 因為他提出了一個很重要的觀念—未來的是十倍速的品牌、行銷與環境。這不是現在講求速度的網路爆炸世代中非常重要的一個觀念嗎?
品牌經理人的腦筋要清楚,思慮要深遠,才能做好行銷的工作。因此本書的前導部分──【基礎篇】,正是談論如何成為一個好的品牌經理人。接著品牌經理人則要講求策略,以策略做為品牌行銷的骨幹,以追求顧客的滿意,提升獲利能力,在【策略篇】作者將行銷理論結合了自己的想法,再融合上自身豐富的行銷經驗提出了三大行銷模式。
最後【實戰篇】則是整理出自身的行銷實戰經驗。生動有趣,並驚爆許多行銷內幕。Haagen Dazs 為什麼定價可以高得令人咋舌,但又不可不吃? Nabisco(可口企業)如何被引進台灣? 曠世奇派如何擄獲人心?可口蛋捲如何搶占市場?還有許許多多的實用案例,都值得細細咀嚼。
這裡就花個幾天把書的內容筆記出來,除了自己做個整理外,也讓有興趣的朋友們可以參考參考^^
*****
首先,身為一個品牌經理人應具備(或培養)哪些能力呢? 本書作者提出了品牌經理人應具備的四種能力:
1. 專業能力
產品經理不能只把書上的教條讀熟而已,還必須對該行業有一程度的了解及多專業的混合,例如在會計;經濟、統計、心理學或電腦上或法律上有一相當專長,做起行銷來才會順手。
(會計可以提供成本的設定、行銷費用的控管,經濟則可以幫豬思考產業競爭模式,是獨占、寡占,還是獨占性競爭;也可以宏觀的了解經濟成ˋ長、國民所得、政府管制對產業及產品的影響。)
2. 溝通能力
要與多單位、部門、公司間溝通,一定要清楚自己的目的是甚麼,用對方能接受的語言溝通,千萬不要自我意識太強。
3. 說與寫的能力
嚴格來說,說與寫的能力是溝通的具體表現。說得出自己的創意或促銷,才能和別人共事,讓別人接受。這個看似簡單,實際上卻很難。
4. 抽象化概念能力
一般而言,職位越高的人,抽象化概念的能力要越強,才能從日常瑣碎的問題裡找出蛛絲馬跡來解決。不要當傳令兵,例如產品銷不動,業務人員常會反應是說是品質不行或價格太貴。如果品牌經理人不深入了解,就只是個傳聲筒而已。品質不行是甚麼不行?是原先產品設定的品質嗎?價格太貴,是原有產品定位?或與何種產品比較?
品牌經理人應該要檢查行銷組合決策有沒有互相配合,然後再尋求解決方式。這才是大腦該做的工作!